引 言
政和县地处福建省北部,受地形、交通的不利影响,过去多年经济发展滞后。近年来,政和县委、县政府带领全县以“茶”为媒,发挥生态、文化、科技等资源优势,推进“三茶统筹”高质量发展,闯出了一条特色、绿色发展之路。
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发布的数据显示,2021年,我国白茶产量达8.19万吨,干毛茶产值70.88亿元,产业占比持续提升。目前,全国已有14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生产白茶;在流通市场,白茶也成为备受消费者青睐的热门品类。
政和县因茶而得名,兼有高山、平原的地貌形态,造就了政和白茶的特有之韵。政和县委副书记、县长王丰在今年7月“第二届中国白茶大会”期间向《中华合作时报·茶周刊》记者介绍,截至2021年末,政和县茶叶总产量1.75万吨,产值20.66亿元,白茶产量10030吨,产值16.87亿元。与五年前相比,分别增长25%、110.8%、53.12%、212.4%。
近日,记者实地走访政和县,探寻政和白茶产业高速发展的原因。
坐落在福建省政和县的中国农批公司中国白茶城。
中国白茶城供图
一座“城” 注入强劲势能
2021年,由中国供销农产品批发市场控股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“中国农批”)建设的中国白茶城正式投入运营。目前,中国白茶城累计销售额已突破8亿元,入驻茶企的销售业绩增长幅度达到50%,全年产销总对接5000余人次。
取得这样的成绩,记者了解到主要有三点原因。第一,仓储作为中国白茶城的核心职能之一,根据功能和需求被划分为周转仓、年份仓、金融仓、B2B电子仓,为商户提供供应链服务和检测认证的信用担保,为地方茶叶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建立一个有品质、有信用、有服务、有保障的云上共享仓储平台和体验中心。
第二,中国白茶城建立的标准茶仓、茶叶检测认证、价格评估体系等,为科学判定白茶茶叶质量和价格提供了依据,促成银行与茶企合作,实现企业良性发展。
第三,中国白茶城深入挖掘全国白茶产区乡土历史文化,与全国20多个白茶主产区及相关重点产茶县政府、行业组织、专家学者和江南体育下载平台注册 一起打造白茶品牌。
在中国白茶城智能仓储中心,工作人员正在通过手机扫码下达指令。本报记者 陈 浩 摄
走进中国白茶城的智能仓储中心,工作人员正在通过手机扫码下达指令,搬运机器人和无人电动叉车接力运转,根据系统指令快速完成茶叶进仓出仓工作。记者看到,每个仓库入口处都设有仓储环境数据监测屏,实时监测仓内温度、湿度、烟感状态,以及库存使用率等数据。
在中国白茶城大数据中心,园区店铺、交易数据、仓储数据、茶山资源统计、茶叶产销指数等信息,全部呈现在大屏幕上,尽收眼底。据中国白茶城董事长朱祥介绍,目前,白茶原料供给方面还存在一些短板,中国白茶城供应链平台的主要目标就是要聚集合格白茶原料产品,解决茶企在流通市场中渠道、资金、信用三大痛点。
据了解,2019年,在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、财政部的支持下,中国供销集团有限公司投入“新网工程”专项资金用于建设中国农批中国白茶城项目。目前,中国白茶城平台服务的茶企茶商共139家。
“城”连村 燃起内生动力
中国白茶城项目在政和县落地,给政和白茶热销全国创造了有利条件,也为当地茶企发展增添了强大内生动力。近五年,政和县茶叶加工企业从190家增至429家,通过SC认证企业从32家增至124家,省级龙头企业从5家增至10家。与五年前相比,分别增长125.79%、287.5%、100%。
从政和县城往东北方向驱车一个半小时,就能到达政和县澄源乡。澄源乡乡长张逸轩告诉记者,澄源乡全域位于高山区,森林覆盖率达86%,272平方千米内没有一家工业企业,确保茶园生态和茶叶品质。
澄源村村民范木情在茶园采摘白茶。本报记者 陈 浩 摄
登临澄源乡石仔岭生态茶园,在海拔1010米的茶山上,满目葱茏,云雾蒸腾。澄源村村民范木情指着身后十几亩茶山说:“后边这片茶园都是我家承包的。”
记者问范木情茶叶收益如何?他说,加入合作社后,茶园有定点企业统一管理、指导、安排。每年春茶季,如果茶青检测合格,企业就会照单全收,保障茶农的收益。
在下山的路上,记者走进澄源乡福建二五区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,20多名工人在忙着分拣茶叶、包装产品,有条不紊地赶制订单。厂长卓林泉介绍,公司成立于2014年,目前,企业有3座标准化厂房。得益于政和白茶产业复兴,2021年实现产值4000多万元。
福建二五区茶业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,工人在忙碌着作业。
本报记者 陈 浩 摄
福建省政和云根茶业是省级重点龙头企业,该公司董事长许益灿是福建省非遗项目白茶制作技艺(政和白茶制作技艺)传承人。2007年,他在原有澄源乡茶厂的基础上,创立了云根茶业公司,管理高山优质茶园5000亩,有机认证茶园300余亩,全国铺设200多个销售网点。许益灿告诉记者,随着茶叶品牌的快速发展,企业直接带动了澄源乡3000多名茶农、茶工增收致富。今年,公司收购茶青金额4000万元。
近年来,政和县积极打造政和白茶品牌,发挥政和白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优势,举办政和白茶全国品鉴会、斗茶赛等系列活动,在石屯镇、澄源乡、东平镇、铁山镇、镇前镇等5个乡镇规划建设白茶标准化产业园,推动政和白茶高质量发展,全面推进乡村振兴。
村里人 汇集白茶星火
政和白茶产业发展,离不开每一位茶农的坚守与付出,他们就是产业壮大的星星之火。
政和县素有“中国白茶之乡”的美誉,茶产业是当地农业增效、增收的支柱产业。近年来,政和县采用茶叶绿色高质高效基地建设技术模式,广泛推广应用“企业+合作社+茶农+基地”生产模式,茶园综合管理水平不断提升。近五年,政和白茶平均亩产从254斤提高到318斤,增幅25.2%。
行走在岭腰乡锦屏村的古茶园中。本报记者 陈 浩 摄
记者来到政和县岭腰乡锦屏村。这里森林茂密,海拔800~1300米,茶园被多样化的原生乔木和竹海包围,丰厚的腐殖层给茶树提供了充足的养分,让“散养”野放状态的茶树有了“锦屏味道”。如今,众多国内外茶人到这里探寻古茶园,寻找可以喝到“山场”气息的古树茶。
锦屏村党支部书记徐榅周说:“村里共有464户,2068人。其中,涉茶农户200余户。按照户均年收入3万元计算,全村每年光茶青收入就有600多万元,做成品茶就能收入2000万元。”
43岁的叶木香是锦屏村茶农,七口之家承包了村里十余亩茶山。得益于政和白茶的响亮名声,当地茶青价格不断上涨。2021年,家里仅茶叶收入就有4万余元。加上竹子和板栗的收益,全年收入还算不错。
“这几年,茶青价格每年都要增长30%左右。以前,我们还要外出务工,现在政和白茶增加了收入,心定了,也不用到处乱跑了。”叶木香说。
如今,政和白茶已成为茶农稳定增收的重要途径,为“村里人”从事白茶产业提振了信心。张逸轩说,自2019年起,每年政和白茶春茶茶青收购价都以30%的速度递增。今年,优质茶青最高价格达160元/斤,有一户茶农单茶青收入就有8万多元,实实在在鼓起了大家的“钱袋子”。
一片树叶,带富一方百姓。一座“城”,串联起政和县的乡与镇,茶企与茶农。相信不久后,政和白茶定将“星火燎原”,跑出产业发展“加速度”,点亮乡村振兴之路。
出品:中华合作时报·茶周刊全媒体
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删除